top of page
關於我們
使命
我們的行動
組織成員
聯絡我們
首頁
最新消息
活動訊息
挑戰 2032 - 台灣國家願景系列論壇
NGO募資培力工作坊
李登輝學系列座談會與研討會
台中崛起與國家均衡發展研討會紀實
「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會議紀實
民調中心
政策研究
包容台灣
創新台灣
協和台灣
安全台灣
韌性台灣
數位新南向
陳博志專欄
財經
國際
教育文化
法政
議題評論
出版品
思想坦克
DIMEs
更多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創新台灣】政策研究
1. 擴大創新人才的國際化與質量 (人才)
1.1 提升政府全球攬才機制能量
1.2 建構積極移民政策,完善移民育才機制
1.3 結合公私部門力量,建立國際科研據點
1.4 整合大學與企業海外網絡,引進高階人力資源
1.5 延長工作拘留,提高外籍工作人口佔國內總工作人口至10%
2. 建構連結全球創新力的資本市場 (資金)
2.1 參股歐美交易市場,建立新創戰略合作關係
2.2 吸引印太戰略新創企業來台上市
2.3 參股歐美交易市場,建立新創戰略合作關係
2.4 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創新,消除殭屍企業並促進矩陣創新
2.5 接軌虛擬貨幣體系之國際交易規範體系
3. 推動數位印太戰略,提升台灣數位國際影響力 (產業投資與貿易)
3.1 建立關鍵產業數位國家隊,並進軍印太市場
3.2 策略性參股或併購印太國家關鍵數位新創事業
3.3 積極運用民間與企業力量,加入全球資安組織
3.4 聚焦量子計算與先進網通技術,鏈結印太重要產業聯盟
3.5 以信賴與韌性供應鏈為主,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協議
4. 以建構共享體系提高產業能資源生產力 (五缺與零碳)
4.1 提升太陽光電與水力發電效率,鼓勵分散式能源體系
4.2 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建立全面性零碳轉型機制
4.3 促進水平產業群聚之垂直化發展,提升用地效率
4.4 鼓勵工業區設立汽電共生廠及參與穩定供電
智庫新聞1
【台灣智庫】「創新台灣」論壇 聚焦台灣創新人才連結國際-論壇新聞稿( 影片集錦)
台灣智庫今(17)日於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挑戰 2032:台灣國家願景與戰略系列論壇」第二場「創新台灣」,開幕邀請總統府秘書長、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林佳龍、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致詞,繼上午的專題報告和綜合座談後,下午的論壇圍繞創新人才、連結全球、提升台灣...
【創新台灣】1.1 提升政府全球攬才機制能量
陳明訓/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資深管理師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人才延攬的意義及趨勢 人才延攬一直是我國經濟能持續創新轉型之關鍵,因為海外人才是先進知識技術的載體,且是連結國際的合作伙伴及市場機會的樞紐。例如我國科技產業於1990年代受惠留美人才...
【創新台灣】1.2 建構積極移民政策 完善移民育才機制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產業發展、長期經濟成長與在技術性勞動力的供需調整 由於在人力素質與勞動供應,兩者之間存在不完全的替代關係;也就是說,更好的教育養成和更前衛的投資,也不盡能補齊人力供應與市場緊密...
挑戰2032-台灣國家願景系列論壇|第二場 ─ 【創新台灣】(6/17)
報名請點我(已截止) 挑戰2032-台灣國家願景系列論壇,是以台灣智庫為平台的國內外產官學研,在面對台灣未來十年挑戰與2024關鍵政治時程的考慮下,所提出的議題設定與解決方案。這些挑戰涉及到包容,創新,韌性,協和與安全等五大面向,目的是為了鞏固與深化台灣民主,促進經濟與社會...
【創新台灣】1.3 結合公私部門力量,建立國際科研據點
徐慶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員 圖片來源:Pixabay 壹、問題意識 一、創新,從「一門藝術」開始 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引入新事物。沒有創新就沒有新的東西,沒有新的東西就沒有進步。如果一個組織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它就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續進;而更進一步說,由於...
【創新台灣】1.4 提升台灣國際高階人力資源流通環境與吸引力
王耀煜/哈佛大學博士 圖片來源:pixabay 壹、問題意識 台灣國際人才普遍不足與流失已是學界和業界間的共識,然而擁有豐沛而優質的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能否長期穩定成長的重要因素。但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才流動是自然的市場機制,再加上企業求才的方式更為多元,好的國際人才都可以自...
【創新台灣】1.5 延長工作居留,提高外籍工作人口佔國內總工作人口達10%能量
呂曜志/台北海洋科大副校長、台灣智庫執行長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台灣勞動人口在總量與分配面均存在挑戰,產業未來十年普遍面臨結構性缺工 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均有人口老化的趨勢,總體經濟與勞動市場因而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包括勞動供給成長停滯甚至下滑,進而...
【創新台灣】2.1 參考歐美交易市場,建立新創戰略合作關係
葉志權/台中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 壹、問題意識 一、金融市場發展活動與國際鏈結緊密,突顯對外金融曝險預警的重要性。 二、對全球化資本市場的競爭壓力,如何健全證券市場籌募資金的制度避免資金外流。 三、金融科技發展迅速並拓展至多元產業,如何扶植創新產業促...
【創新台灣】2.2 吸引印太戰略新創企業來臺上市
吳明澤/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印太戰略 一直以來,「亞太」一詞被廣泛運用在亞洲或濱太平洋的廣大區域,例如我國外交部網站中對於亞太地區之描述,其範圍包括:東從大洋洲的島嶼國家,西至南亞的印度;北起東北亞的日本,南抵...
【創新台灣】2.3 建立產業控股專版,鼓勵產業供應鏈控股化
葉志權 /台中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金融市場發展活動與國際鏈結緊密,突顯對外金融曝險預警的重要性。 二、面對全球化資本市場的競爭壓力,如何健全證券市場籌募資金的制度避免資金外流。...
【創新台灣】2.4 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創新,消除殭屍企業並促進矩陣創新
徐慶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員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殭屍企業的存在與經濟影響 殭屍企業(Zombie Company或Zombie Firm)一詞是是美國經濟學家Edward. J....
【創新台灣】2.5 接軌虛擬貨幣體系之國際交易規範體系
吳明澤/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虛擬貨幣的定義 虛擬貨幣(virtual money)又稱為虛擬通貨(virtual currency),但坊間對於虛擬資幣、數位貨幣、加密貨幣與電子貨幣等用詞時常混淆在一起,故有必...
【創新台灣】3.1 建立關鍵產業數位國家隊,並進軍印太市場
盧冠芸/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疫情成為推動全球數位發展的「東風」 疫情可謂是推動數位經濟與數位轉型最重要的推手,讓原本需要數年才能實現的數位轉型,能在短短數個月內完全實現,並且普及到全球各地,只要擁有網路和相關裝置...
【創新台灣】3.2 策略性參股或併購印太國家關鍵數位新創事業
連科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八所所長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美國雖已退出整合亞太各國自由貿易之TPP經貿協定並表達暫無意參與接續之CPTPP,過往其仍可藉由APEC發揮亞太區域之經貿話語權,現則是積極推動更大範疇之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達“自由...
【創新台灣】3.3 積極運用民間組織與企業力量,加入全球資安組織
王仁甫/台灣駭客協會(HITCON)理事 圖片來源:Pixabay 壹、問題意識 2015年中共成立戰略支援部隊,透過網路駭侵台灣,舉例來說2020年5月中共支持的駭客組織APT 41攻擊台灣中油等8家公司後,同年9月美國法院對此駭客組織提出控告,指出其攻擊多國政府與企業...
【創新台灣】3.4 聚焦次世代通訊與量子科技,鏈結印太重要產業聯盟
陳俊儒/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員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美國加強印太戰略,對中國大陸升級為全面性的國際戰略競爭 美國白宮於2022年2月推出《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創新台灣】3.5 以信賴與韌性供應鏈為主,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協議
楊書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全球供應鏈面臨巨大風險,各國或各企業在供應鏈上的地位可能重新洗牌 美中關係在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產生劇烈變化,除了相互加徵懲罰性關稅外,在科技領導地位及世界霸權地位的競爭也更加白熱...
【創新台灣】4.1 提升太陽光電與水力發電效率,鼓勵分散式能源體系
陳彥豪/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所長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 分散式能源體系概念 分散式電力系統是由許多小型模組化的發電系統和對應之配電系統所組成,這些系統大部份設置在電力需求所在地,除了能獨立運作外,也可併聯電力網路。燃料電池、汽電共生、太陽光電...
【創新台灣】4.2 鼓勵大企業集團建立零碳轉型機制
李堅明/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全球大型企業遵行淨零競逐4Ps起跑線(starting line) 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開啟全球【淨零競逐】(Race...
【創新台灣】4.3 促進產業群聚之垂直化發展
邱金榮/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助理研究員 圖片來源:AdobeStock 壹、問題意識 一、前言 空間為經濟活動的載體,經濟活動的轉型,必然伴隨著土地使用調整的實踐,從而反映著經濟模式的轉變。因此,在我國倡議產業升級轉型的當下,也必須將生產空間的轉型納入政策議程範疇,方能使...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