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智庫

《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會後新聞稿 Developing a New Framework for Taiwan-US Relations under Changing Dynamics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與美國華府「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合作,於今(18)日,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舉辦「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會中邀請台美知名學者專家,分別就「川普政府的外交與安全戰略」、「東亞變局與美中關係」及「新台美關係的構築」三大主題進行討論。

本次《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是由甫結束訪美市政考察行程的台灣智庫董事長林佳龍所推動促成。邀請到的美方訪團成員包括:美國亞利桑那州前眾議員,現任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政府事務副校長邵建隆(Matthew James SALMON)、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暨前美國在臺協會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Markley YOUNG)、美國防部長馬蒂斯姪子,詹姆斯鎮基金會中國計畫研究員孟沛德(Peter Lawrence MATTIS)、史汀生中心日本計畫主任研究員辰巳由紀(Yuki TATSUMI)、由美國務院前亞太副助卿薛瑞福擔任執行長的2049計劃研究所執行董事石明凱(Mark Alan STOKES)、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簡淑賢(Shirley KAN)等,與台友好之美籍學者專家。

為使美方訪團實際了解台灣政府對台美關係之想法與需求,會議前(17)日,台灣智庫協助美方訪團成員拜訪總統府國安會秘書長嚴德發與副秘書長蔡明彥、陸委員會委員長張小月,以及外交部部長李大維等政府官員,並針對兩岸關係、亞太情勢,以及台美關係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而在本(18)日會議開始前,林佳龍董事長亦陪同訪賓晉見總統蔡英文,當面表達台灣智庫將全力支持蔡總統於今年四月間所提出,要求各界致力建構台美關係全新架構之裁示的決心。

在會議開幕致詞中,台灣智庫董事長林佳龍提到:「當前我們面對的,正是一個本質出現改變、新課題不斷浮上檯面,但既有架構卻無法回應與處理現實課題的變動中的亞太國際秩序。而面對變動中的國際局勢,台灣的首要之務就在於思考台灣與美國共同的戰略利益,並且釐清在既有結構之下,現行的「台美關係」有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從全球經濟與戰略的角度出發,便能發現台灣新政府的政策,與美國新政府的需求相符」。他接著點出:「基於台灣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目前台灣與美國的關係恐將無法完全定義與處理台美實質互動的問題。事實上,不僅經濟議題,台灣與美國在區域安全、全球反恐,以及人道救援等課題上亦是重要夥伴,因此未來台美關係需要的可能不是個別的法案,而是必須有整體性架構的提出。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則必須要在思維上有所突破,亦需要台美智庫之間持續不斷地共同思考與合作,在互相激盪的過程中,提供創新的思維與想法給台美兩國政府,做為未來政策擬定的參考依據。」

在第一場,由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陶儀芬教授所主持的「川普政府的外交與安全戰略」場次中,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政府事務副校長邵建隆撰文指出,他相信川普政府將會找尋更多的機會讓台灣參與其他的國際實體,而若無法遏制北韓的核武發展,那麼其他被捲入的國家包括日本、南韓,還有台灣將被迫開始尋求擁核是否也是可能的選擇。此外,他亦提到,他個人非常支持推動TPP,雖然目前看來是無法推動,但川普政府顯然對推動雙邊與三邊貿易協定有興趣,因此若台美兩國大力討論自由貿易協定,川普政府將會看重此點。

詹姆斯鎮基金會中國計畫研究員孟沛德則提到在歷經長期且有爭議的競選活動中,川普總統作出了兩項重大的政策承諾:為美國協商更好的貿易條件,以及要求盟友付出應承擔之責任,而這兩個承諾都有利於台灣。然而,對台灣未來最嚴重的危險就是美國對中國在政策上的維持現狀。 華盛頓偏向穩定中美關係,台灣的立場就將不穩定。只要美國的政策的優先順序上將穩定美中關係置於台灣的政治未來之上,那麼隨之而來的誘圖就是以壓迫台北來解決美中之間的問題。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過去支撐美中關係的北韓議題與經濟交往,現在反而成為美中關係的爭議,不再是潤滑劑。而現在台灣國力與美中簽署上海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時代也大不相同,帶來新的機會,但也面對更複雜的挑戰,特別是全球化與台灣民主化後的變化,更是未來經營台美關係需重視的因素。賴怡忠進一步指出,如果美國有人認為有必要重新思考美中關係以看未來五十年,是不是美台關係也應該發展新框架以面對未來五十年的挑戰呢?

在第二場由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所主持的「東亞變局與美中關係」場次中,前美國在臺協會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提到,最近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的死亡,應證了只要隱藏在後的中國共產黨持續掌權,任何由本土而生希望開放中國社會的力量都前景勘慮。因此,現在需要對北京發送的強烈訊息是美國對台灣安全繁榮的長期承諾,而已有38年歷史的台灣關係法將不會改變。

史汀生中心日本計畫主任研究員辰巳由紀則認為,美中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競爭本質上截然不同,因為他們沒有完全脫離彼此的選項。美中關係將影響東亞安全環境,最明顯的是,將影響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對美國在此地區安全承諾的信心。而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以「交易」方式對圍成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的信心並無幫助。

在第三場由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所主持的「新台美關係的構築」的場次中,2049計劃研究所執行董事石明凱提到,隨著台灣歷經多次的選舉與人民主權的鞏固,將使得美國的兩岸政策難以持續。而至少有三個理由必須來審視美國的政策:第一、外交政策應盡可能符合客觀現實。客觀現實是,台灣根據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獨立的,主權的國家。第二、如果不承認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合法性,兩岸分歧的解決將會受到廣泛的認可。第三,台海的軟平衡可更好地支持美國在促進世界民主基本利益。總結來說,台灣的存在,歷史意義和對國際社會的潛在貢獻符合美國的內在價值。因此台灣根據目前的中華民國憲政框架,是一個國家,儘管肇因於政治上的障礙,阻礙了對北京和台北的雙重承認。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簡淑賢認為,目前美台經濟與安全夥伴關係的球在台北手上,台灣掌握了一個或許可能永遠不會再出現的積極的三重整合。其一、在多個法案中,美國國會力求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其二,川普政府以言語與行動再次保證將遵循台灣關係法。其三,美軍太平洋司令部(PACOM)指揮官哈里·哈里斯上將在國會保證,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有能力履行台灣關係法下的美國承諾,並強調將“繼續定期對台軍售武器”。而最好的消息是,這是台灣可主動單方面決定加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的選擇機會,而這個關鍵時刻將會產生持續的後果。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執行長蕭良淇(Russell HSIAO)指出,雖說台灣維持“現狀”的政策是短期內的最佳選擇,但長期來看卻是無法永續下去。此外,美國繼續採取被動和模糊的做法,實際上只能拖延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無理主張,最終將導致台海更加不穩定。以此,美國更明確地承諾捍衛台灣,以及台灣對自己防衛能力的展現與承諾,對於威懾中國和穩定區域至關重要。隨著解放軍的力量越來越強,若感受到美國捍衛台灣的承諾不足,將使北京更意圖放膽嘗試以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

會議結束之前,台灣智庫執委賴怡忠總結會議成果並指出,鑒於台美關係的多元性與複雜面向,台灣智庫將持續舉辦「台美關係新架構」系列會議,本次會議聚焦於「新戰略格局」,明年將在台灣討論台美的「新產業合作」,後年則計畫組團赴美與美國智庫討論「新科技創新」之相關議題。

新聞聯絡人:國際事務部主任 董思齊

聯絡電話:0933-122-623/02-2370-6987 分機15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