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與台中市政府、中興大學合作,於今(7)日在中興大學舉辦《臺中崛起與國家均衡發展》研討會。會中邀請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陳博志、政務委員吳政忠、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等產、官、學專家與會,並由政務委員張景森發表專題演講,共同就國土規劃與均衡發展、台中產業創新發展的府際合作、以及台中成為宜居第二大城之主因進行研析,從不同角度,探討台中崛起對於台灣發展引發的效應。
身兼台灣智庫董事長的台中市長林佳龍於開幕致詞表示,主辦單位台灣智庫長期關心台中及台灣整體的發展,在民進黨首次中央執政時,便提出北、中、南「三核心」的構想成為政策指導。這個項構想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三個第三」──建立中科成為第三個科學園區、水湳機場遷至清泉崗成為第三個國際機場、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成為第三個直轄市──得以落實在台中,奠定本市今日發展的基礎。
台中市人口超高、趕北,成為台灣第二大城,而台中得以升級的關鍵,是因為地方政府一反過去只是被動地執行政策,而主動向中央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決策過程,包括「台中市區域計畫」獲內政部審議通過;大台中山手線、捷運藍線以及綠線延伸彰化、台鐵成功-追分雙軌化順利納入「前瞻建設」;5+N產業創新計畫,推動台中做為智慧機械之都,進而成為區域創新體系的核心;以及中台灣(中彰投苗)區域聯合治理,各縣市摒除本位主義、共同合作提案等,皆是治理模式的創新與成果。
林佳龍也提到,台中縣市合併後,為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均衡發展,所以提出三個都心(豐原山城副都心、海線雙港副都心、烏日高鐵副都心以及市區新舊雙核心)的構想,縱觀全台灣,同樣也有國土發展不均的問題,值得大家共同正視與思考。
林佳龍也表示,行政院院長賴清德昨日於立法院備詢時,也談到遷都的議題,實際上,林佳龍認為更重要的是台灣要朝向北、中、南三核心的均衡發展,只有均衡發展才能永續發展,透過高鐵串起台灣一日生活圈,讓首都減壓,把行政、立法中心移至台中,這也是與賴院長過去探討國土規劃具有的共識,最後,林佳龍市長呼籲,藉由台中崛起之際以更高層次戰略高度,共同思考國家的均衡發展,帶動台灣的整體向上,這是台中市成為第二大城的更重要意義。
政務委員張景森在專題演講中指出,台中市的發展要放到一個脈絡來看,1999年代,到台中市擔任副市長時, 當時台中市面臨13年房地產的不景氣,而台中是一個台灣中部區域中心,但是周圍60-70年代發展蓬勃的傳統、加工產業確正在萎縮,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張景森也提到,一個城市的重要性在於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服務的人口,在過去擔任學者時,就主張台灣應朝向三核心發展,以「台北」、「台中」、「高雄」成為區域中心,發展各自的特色,並且獨立都具有成長動能,透過互相支援、串起台灣國土架構,形成多元、分散的國土發展規劃,帶動台灣的均衡發展。
另一方面,過去台中升格的主張成為第三個直轄市,為的就是要讓台中成為區域核心城市,然後享有特殊的財政待遇,在財政資源上獲得大幅的提升,此外,核心城市需要有國際的空港,當時正值於高鐵正在規劃、興建,所以主張國內線的水湳機場,遷至清泉崗整併成為國際機場,這是台中成為「三個第三」的規劃過程。
最後張景森也提到,台中客觀地理位置在於台灣的地理中心,自清朝時期的政府組織設置省城在台中,以及日治時期第一個都市計劃落實在台中,而戰後的國民黨政府也把省議會設於台中,顯示台中一直以來在台灣就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城市,而是在客觀的條件以及國土架構上,具備成為台灣備援首都的條件,這也是遷都台中的思考脈絡。
第一場次,由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陳博志主持「國土規劃與區域均衡發展」專題報告,從台中的發展如何服務整個國家、進而到全球,闡述都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報告人台中市都發局長王俊傑指出,台中市的人口不斷成長,過去縣市合併前的土地規劃與人口分佈未能有良好的配合,產生「市區空洞化」、「縣區邊緣化」、「城鄉發展不均」、「產業用地不足、未登記工廠失控」等問題。因此在林佳龍市長上任後,提出「大台中1、2、3」(一條山手線、兩大海空港、三個副都心),目的就是透過都市計畫的交通規劃、空間佈局的規畫,提供台中都市發展問題的解決之道,透過多都心的共同發展,達到城市均衡發展的目的。王俊傑局長也指出,台中發展定位在於成為中部中、彰、投、苗四縣市的核心都市,以城市國家(City State)的觀點重新定位「中都」的概念。
內政部花敬群次長提到,「國土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把國土分類,落實「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國家公園計畫」分類的土地使用。盤點未來國土規劃重點在於回應,氣候變遷、增加環境敏感地區建立分級管理機制、明確海域區的管轄範圍、落實不同產業用地分類使用以及審慎妥善整體都市規劃等問題。
花敬群也提到,台中目前國土規劃是全國第一名,日前內政部審議通過的「台中市區域計畫」就是日後國家國土規畫的一部分,尤其是「台中市區域計畫」特別納入與民眾溝通的機制、對於違章工廠的拆遷、轉換,不是只是就地合法,而是勇於面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規劃、做到空間和解,未來中央與地方一定會站在一起,讓台中帶動台灣「轉骨、登大人」。
第一場次最後由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以長期都市計畫研究觀點回應,台中成為區域的核心都市,需要更完善大眾運輸系統、迎向捷運社會,在區域均衡發展的時代,中央應該要更多授權地方發展,值得共同說服中央,讓首都減壓、國會遷至台中。
第二場次,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主持專題研討「台中產業創新發展的府際合作」,從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區域創新體系,以「在地政府」、「在地產業」、「在地大學」三大元素作為核心,提到首都減壓、推升地方,以區域創新帶動國家均衡發展做為開場。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指出,目前全球以寬鬆貨幣政策促使經濟復甦的力道已經弱化,故各國轉而以擴張性財政政策做為成長的動能,台灣近期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就是要增加政府對台灣的投資,以及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民間投資的增加,達到促進經濟成長、增加就業的目的。
龔明鑫也提到,新政府上台後,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施政主軸,要改善分配不可能單靠財政措施達成,而是要以創新來創造優質的就會機會進而改善分配。另一方面,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是從結構面推動產業改革,期望形成以研發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其中相當重要的「物聯網」產業,應用面相當廣泛,具有十兆元產值的發展機會,以台中主要的「精密機械」產業為例,透過物聯網的串聯,將成為「智慧機械」產業進而擴展到「智慧製造」,都具有相當大發展機會。
台中市經發局長呂曜志表示,現行中央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與地方產業群聚鏈結,所以成功機率相當高,蔡英文總統為了推動「智慧機械產業」、「國機國造」計劃曾經七次下台中,了解地方產業的現況與發展,顯示出對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呂曜志也提到,中央與地方在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府際合作上,以推動「智慧機械」為例,經濟部的「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就設立於台中,不論是在組織以及人才上的合作,都有很好的鏈結。
與談人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表示,近期產業界談到「五缺」的問題,有許多是天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反而台灣目前較有資源優勢的是「資金」、「腦袋」充足,相當適合做產業創新,而推動區域創新體系產、官、學的整合,目前台灣各縣市以台中市做的最好。
邱俊榮也談到,對於日前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談到台積電對台灣最大貢獻,是創造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所以鼓勵創新的目的是在於創造優質的就會機會、進而改善分配,未來的創新體系將越來越強調以地方由下而上做為主要的驅力,讓地方的優勢能表現出來、並且區域的發展需求得以獲得滿足。
竹科工業園區管理局長王永壯表示,台中科學園區的跨區合作是相當重要的努力方向,科學園區要能夠服務地方生活圈的發展,而地方生活圈要能支撐科學園區的創新發展,未來科學園區應扮演好成為「創新技術的驅動者」、「搭建創新的平台」、「當地產業的促動者」、「資源的槓桿者」以及「網絡的串聯者」等重要角色,讓科學園區成為科技生活城。
與談人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表示,台中的機械產業分工非常精細,從精密製造要跨到智慧機械,需要跨領域人才的結合,在人才培育的面向,產學合作至關重要,中央可以將資源下放地方、甚至是民間企業,應加強實務面的人才培育,讓智慧機械製造產業的各階層人才都有良好培育的機制,支持未來產業的發展。
與談人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表示,「五加二產業」所有產業的基本都是靠半導體產業支撐才得以發展,而台積電最成功的部分是在於商業模式的創新,自台積電設立後,台灣開始有專業代工業產業的發展模式,也支持了IC設計業的發展,這是台積電最大的成就。
會中,魏哲家也特別感謝林佳龍市長與市政團隊,以創新施政,協助台積電10奈米製程得以即將在台中量產、明年7奈米製程也將規劃在中科廠進行量產,台積電在台中的投資,直接造6,600個優質的工作機會,而這樣優質的工作機會帶來台積電員工購屋置產、消費的生活需求,估計間接帶動周邊產業提供50,000的工作機會,也因為台積電讓員工看得見未來,員工的生育率也普遍優於平均水準,相信未來在林佳龍市長團隊的努力下,台積電也有機會在台中擴大投資,相信也將會讓台中的人口持續成長。
第三場次,由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主持「台中成為居第二大城的分析與探討」專題討論,劉董事長以在地55年的生活經驗視角觀察,對於台中成為宜居第二大城的成因專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台中市政府副秘書長郭坤明表示,過去主辦單位台灣智庫所倡議,在台中打造「台灣的第三個科學園區」、建設「台灣的第三個國際機場」、成為「台灣的第三個直轄市」的「三個第三」主張落實成為政策,奠定了今日台中成為台灣第二大城的發展基礎,而在林佳龍就任市長後,經過近三年市政團隊的努力,台中市在各項建設與評比上都有亮眼表現,期望藉由台中成為全台第二大都市的契機,肩負著帶領中台灣發展的責任。
台中市社會局長呂建德表示,社會局一直是以打造「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宜居城市做為施政目標,現階段推動「托育一條龍」、「托老一條龍」,是集合社會福利服務供給、工作家庭平衡、人力資本、活躍老化與產業政策性質於一身的綜合性策略,台中市社會福利成功的治理經驗,是台中市崛起為宜居第二大城的重要關鍵,也藉由研討會成功的施政經驗提供給各界參考。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局長王義川表示,大台中縣市合併後,林佳龍市長為了進行空間及產業發展重整,交通局即依循城市治理主軸,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為發展理念,將交通運輸系統延伸到街道巷弄,建立安全、人本、綠色的複合式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台中成為宜居城市、生活首都。日前,大台中山手線、捷運藍線、捷運綠線延伸等三項重大建設皆已獲中央支持,全數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宣告大「台中123」不再只是願景,而是正式邁向軌道路網發展新時代,未來交通局將努力儘早打造完善的軌道運輸路網,給台中市民更便捷的大眾運輸服務。
聯絡電話:0921-641-070/02-2370-6987 分機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