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與美國「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8日於外交學院舉辦「邁向全球化的台美關係:超越台灣海峽的合作夥伴?」國際論壇,由台灣智庫董事長、GTI榮譽董事長吳榮義博士發表歡迎致詞,同時邀請台灣智庫前董事長、交通部林佳龍部長以「建構全球框架之下的新台美合作模式」為題,進行專題演說。
本次邀請的重量級講者包括: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博士(Stephen M. Young)、前美國防部助理部長葛里森(Lt. Gen.(Ret) Wallace Gregson)、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長石明凱(Mark Stokes)、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 (CRS) 亞洲安全事務專家簡淑賢(Shirley Kan)、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林正義,以及「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
時值台灣關係法40周年,在全球地緣戰略大變動的新局中,台灣需要釐清:驅動台美關係發展的力量是什麼?台灣對台美關係發展的期待是什麼?台美關係日後有無可能如雙邊同盟般地邁向全球化?而台灣又該如何調整以實現這個可能?……等重大課題。
台灣智庫董事長、GTI榮譽董事長吳榮義博士在歡迎致詞中表示:「台灣智庫持續推動國內政策研究,更致力於深耕與美、日等國智庫之間的二軌外交。智庫過去三年之間,與『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合作舉辦「台美智庫國際論壇: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與其他國家智庫之間的交流,拓展台灣的國際網絡,同時強化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能見度。透過更多智庫與智庫的交流,匯集更多台、美之間共同的利益以及想法,推動台美外交在下一個階段的更多可能性。」
台灣智庫前董事長、交通部林佳龍部長在專題演講中表示:「外交工作與交通部業務都是希望增進人與人、地方與地方、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交通部有許多與增進台美關係有關的業務,例如:前站查驗、網路資訊安全、觀光旅行與5G建設……等。這些基礎建設,都實質地串連起台美之間的交流互動。」他同時引用美國在臺協會的酈英傑處長的談話,表示:「台灣已經是全球航空界的典範(Role Model),不僅與國際航空運輸安全相關組織密切合作,台灣交通部與民航局制訂的標準,也一直符合最新的國際標準和美國相關民航規範,確保旅客在該區域的運輸安全。……台美之間在飛安資訊上,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雙方攜手共同推動ICAO所強調的Seamless Sky(無縫天空)。……台灣民航局40多年來努力確保台北飛航情報區飛安維持最高標準,也樂於與各國分享民航發展經驗與專業知識,各國不應該因為遭受中國壓力就將台灣排除在外」。針對下一階段的台美關係,林佳龍認為:「台灣的外交策略不應扈從於美中關係之下,而應該從「世界的台灣」脈絡來思考;台灣要更主動地對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期待,建立合理的台美關係2.0,做全球化的合作夥伴。」
針對台美關係的全球化,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隸表示:「中國持續挑戰二戰之後的世界秩序以及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而中國經濟崛起讓美國東亞的同盟更難抗拒中國的影響。」但他認為,「即使中國持續發揮影響力,以經濟威脅在國際政治上邊緣化台灣,美國必須堅持一直以來信守的價值,與民主的台灣站在一起。」
前美國防部助理部長葛里森則認為:「美國和台灣需要對「中國的動向」及「如何對抗中國政治作戰」建立共識。美國應該更積極投入東南亞區域互動。台美雙方應該擬定並時常更新雙方的長期戰略,廢除雙邊海軍演習和人員交流的禁令,並考慮利用美國在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的基地進行培訓。」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長石明凱表示:「台美應該共同擘劃具前瞻性、理想性的兩國關係框架。」在石明凱看來,「台美之間的理想狀態,應該建立在正常、穩定而有建設性的雙邊關係。」石明凱總結過去美國外交政策的幾種學派並指出,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貼近一個客觀事實——兩岸現況即是兩個政府——,美國應該在外交政策上平衡華盛頓對北京和台北的關係,積極引領兩岸進行有效溝通。」
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林正義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持續以戰機繞台、挖角台灣外交盟友等方式展現其對台敵意;歐美各國也多次明確表示,中國不僅是歐盟和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也是經濟利益掠奪者。在北京對台灣與世界的威脅之下,台灣仍然積極提供美國及世界各國道德和政治支持。台灣的數位資安發展領先世界,新南向政策也在印太安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台灣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下積極參與並協助舉辦各種論壇對話、聯合軍事演練、以及人道救助與災難防救工作(HADR)。台灣除了維護台灣海峽的安全和平,也是照亮香港的自由民主燈塔;台灣近來已經收容六百多位香港大學生,讓年輕人的學習研究不至中斷。」
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亞洲安全事務專家簡淑賢建議:「台灣應該積極發展人道救助與災難防救工作(HADR),來協助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例如:加強民間與軍方的救災合作、強化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跨國人道救援訓練、以及在鄰近地區參與災難防救行動等等。但是,台灣在強化HADR的同時,也要注意這是否會影響台灣的軍事嚇阻力量,避免顧此失彼。」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表示:「儘管對台美而言,維持現狀這個選項依然有助於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積極通過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來改變台海現狀。而且,中國領導人未曾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人民解放軍在海峽兩岸大規模集結,非軍事強制性壓力也正在破壞台灣海峽的穩定,威脅印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他進一步指出,「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儘管美國設法阻止中國對台灣採取破壞性軍事行動,但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現代化,美國所面臨的風險已遠遠超過其效益。儘管華盛頓和台北採取務實的態度,但北京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具有侵略性,且越來越不利於美國。」因此,蕭良其認為,「美國除了強調兩岸的和平發展進程,更需要提出實質願景,而這個願景需要反映一個客觀事實:中國與台灣是兩個合法、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
台灣智庫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賴怡忠博士,在會議總結時指出:「今年以來,美國談到台灣,開始以「民主成功的故事、可靠的夥伴、與良善的力量 Democratic Success Story, Reliable Partner and Force for Good」等來形容。」台灣的民主化,解放了台灣的生命力與創新能量。整體社會的實力在提升,今天台灣無論在經濟力、科技力、國防力等都排名全世界前二十名左右,是個具備相當實力的中型強國。這意味著現在美國所交往的台灣,不僅有民主,還是個有能力的國家。而現在的台美關係與合作已經不止於「美方進行台海維和與台灣的相應配合」,而是有更具價值取向(台灣民主對抗中國極權擴張),與區域的意涵(媒體識讀、良善治理、GCTF、太平洋島國政策對話、加勒比海與拉美的國際援助對話等)。事實上,台美雙邊合作擴大已邁入邀請區域國家加入的階段,使得台灣成為目前美國印太戰略重要的一環。也因此「台灣更需要超越台海維和與國際生存的關照框架,找出自己未來的區域與國際定位,並以此對台美夥伴關係提出自己的期待與要求。」
【臺灣智庫國際事務部 新聞聯絡人】
郭玫岑 副研究員 | 0952-59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