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智庫

【台灣智庫】2021/01/15「李登輝學研討會開幕式」新聞稿


自左起分別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曜志、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敏勇、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林佳龍、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涂醒哲、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教授。


李登輝99歲冥誕 林佳龍、李安妮、吳榮義等人出席李登輝學研討會


今(15日)為故前總統李登輝99歲冥誕,為紀念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之貢獻與開啟對其個人、體制、時代之相關研究,台灣智庫、李登輝基金會、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繼去年11月起的五場「李登輝學」座談會,舉辦「李登輝學」兩日研討會。研討會開場由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活動發起人林佳龍部長進行致詞,並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進行專題演講。


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


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繼續維持,台灣經濟才能走向世界


吳榮義董事長表示,李前總統留下許多珍貴的遺產,以經貿戰略的角度切入,「戒急用忍」相當關鍵,也是當今政府應該繼續實施的政策。吳榮以董事長以失業率與對中國投資金額、兩岸開放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新台幣、日圓、韓元、人民幣1980基期對美元匯率變動之比較,以及對美國與中國佔我國總出口比重,分析論述「戒急用忍」政策的效能,指出對中國的投資越多,對台灣的經濟並無助益。


吳榮義董事長指出,隨著對中交流增加,台灣經濟成長率其實下降,原因是台商的資金前往中國,就無法投資台灣。而在中投資的台商,轉移台灣出口力道,也成為中國對美出口的主力,台灣對美出口同時就下降。然而,人民幣相較於其他亞洲貨幣持續大幅貶值,外企有強大的投資設廠誘因,台商也爭相前往。吳榮義董事長強調,有當初的「戒急用忍」,台灣產業才能維持到現在,有「護國神山」,李前總統的遺緒(legacy)還是政府應該繼續實施的。


李登輝基金會李安妮董事長


李安妮:如果父親有遺言,就是「台灣民主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


李登輝基金會李安妮董事長致詞時表示,自父親過世後,從至親好友、同僚、甚至庶民百姓的文字中,都對父親都有新的發現與感觸,她也特別喜歡11月由林佳龍部長、魏德聖導演、作家李敏勇與作家范疇對談的前導直播「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影片。李安妮董事長表示,過去兩個月,透過李登輝學系列座談重新認識了父親。


李安妮董事長表示,非常認同作家李敏勇當時提到,寧靜革命如何進行下去是當今台灣人的課題,呼籲「不要讓它成為歷史的頓號或句號」,而作家範疇提出的國家共同體的思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要怎麼去?」,亦是台灣人時時需自問的。而李安妮董事長也認同魏德聖導演在直播影片的呼籲,期待台灣政治人物要有人文歷史關懷,提醒政治人物要把選民當人民。李安妮更延續該說法,表示希望「選民要把自己當公民」,台灣社會才能更健全。


李安妮董事長接著回顧「李登輝學」每一場座談會,包含國際兩岸、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政策、公民參與五個主題,她表示這些主題都是關鍵。李安妮董事長指出,在國際兩岸的場次,能夠實際從戰術到戰略層次討論台海危機,讓年輕人了解。憲政改革場次,則令李安妮董事長感慨,她表示自己雖參與了第七次憲改,但其和父親主導的前六次相當不同,也擔憂憲改之門是否從此關閉。經貿戰略的場次,詮釋了「戒急用忍」,李安妮董事長強調,此詞彙不是父親的語言,更應抓住精神,不能就字面上解釋,其意涵便是台灣在國際間、兩岸間的競爭下,要為台灣產業發展奠下基礎,現今台灣的經濟狀況亦同,美國亦在適用。農業政策場次,李安妮董事長表示,她因為丁文郁總編輯分享李前總統參與農運的過程,了解到「爸爸如果不是上帝安排他在體制內做工,一定是在街頭上造反。」針對最後一場座談,公民參與,李安妮董事長表示,李登輝基金會剛好也在反思,在李前總統之後,一個沒有明星的基金會往哪裡去?李安妮董事長表示,2000年以後的李前總統是以完全公民的身分,投入民眾基層生活,持續推動民主深化工作,這也成為基金會努力的方向。


李安妮董事長強調,李登輝的人文關懷讓他熱愛台灣土地和人民,「像極了愛情」;而宗教信仰讓他謙卑,即使在面對場場硬戰,仍能保持內心平衡。


李安妮董事長結語表示,「李登輝學」除了點出我們要往哪裡去,怎麼在應有的基石上踏穩腳步,往前邁進,還有一個重要意義,便是作為年輕民主國家,台灣還需要更多本土政治家,透過新時代年輕人來建構台灣政治的原型,而不再是殖民、外來的,而是本土產生。雖然李前總統沒有遺言,但李安妮董事長認為,李前總統若有遺言的話,便是「台灣民主要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


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交通部長林佳龍


林佳龍:李登輝三個字,是研究及認識台灣的鑰匙


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交通部長林佳龍致詞表示,台灣民眾的生命和李前總統的交集太豐富,人的生命雖有限制,但社會卻會持續發展下去。紀念李登輝,不只因為他是重要人物,而是認識他便更能了解台灣100年來的歷史。「李登輝」三個字是研究台灣發展的一把鑰匙,研究李登輝是為了研究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林佳龍部長引用李前總統曾在1997年壽宴上唱過的「千風之歌」,「不要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沒有離開,我化作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林佳龍部長表示,從這首歌可以體會要如何紀念李登輝,因為他不只是這不是說他只是一個有形體的個人,他是體制,更是個時代。要了解台灣,探討李登輝是最好的路。林佳龍部長表示,李前總統曾說「台灣就交給你們了」,此時是接棒的時刻,不能中斷,「李登輝」是我們共同的資產。


林佳龍部長進一步表示,他與李前總統的交集,從自己為反抗者、研究者到追隨者,人生有幸跟時代巨人有交集。林佳龍部長提出,因為李前總統的豐富性,可從時間跟空間軸線看待,前者從其人生演進探討其經歷不同外來政權到成為「新台灣人」,後者從歷史中同時進行的各種秩序,在同一個時空交織出的「脈絡」,看李前總統的變革型領導。


林佳龍部長指出,舉辦李登輝學研討會,動機是希望可以累積成果,承先啟後,接下他交給後代台灣人的課題,是紀念李前總統最好的方式。林佳龍部長期許,這兩天的研討會整理,能夠作為未來發展基礎,從研究主題、方法,可以幫助釐清李前總統走過百年的時代,從哪裡走到哪裡,未來又要去哪裡,台灣要做些什麼事情,以繼續前行。


國史館陳儀深館長


陳儀深:以三次台海危機的歷史,看李登輝推進台灣從自由化、民主化到國家化的歷程


國史館陳儀深館長根據史料指出,李前總統如何運用多方勢力,在國際局勢不利時,在台海危機中讓台灣國家化。陳儀深館長指出,李登輝政府透過美國國會施壓,固然得到柯林頓總統讓步給予簽證,得以在康乃爾大學的公開演說,但是事後為了讓北京政府放心,同年八月柯林頓寫給江澤民的信中,「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主張,反對台灣獨立,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等說法,對台灣的未來頗多框限,例如「反對」和「不支持」意義大不相同。


陳儀深館長指出,有學者認為,李登輝的康乃爾之行的負面連鎖效應不止於此,還包括後來的共軍演習、台海危機,即便美國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但是柯林頓為了「彌補虧欠」,1998年訪問中國時,在上海公開宣示「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承認兩個中國、不贊成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這是美國總統首度在公開場合中如此大力地靠向中國版的「一個中國」原則。


陳儀深館長分析,從這個角度說,李登輝的康乃爾之行「不但無助於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反而加劇了美、中之間的軍事對立。」「在美國心目中,李登輝不再是個民主自由的推動者,而只是個『麻煩製造者』。」


然而,陳儀深館長指出,一個政治家在國內政治方面的成功,在國際政治方面不見得受到同樣的肯定。不過,以1996年的台海危機而言,在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期間,中國方面製造的軍事威脅,一方面塑造了自己蠻橫黷武的不良形象,得不到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好感,一方面也意外受到美方展示強大的武力予以嚇阻,這至少是1979年台灣關係法施行以來,美國宣稱嚴重關切台海問題之「和平方式解決」的口惠以外,一次具體而有效的行動介入,不啻為台、中關係畫了一條紅線,也為所謂的戰略模糊、雙重嚇阻,做了一個積極的註腳。






新聞聯絡人

薛雅卉 研究員 | 0933-673697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