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采紋/台灣智庫研究部副研究員、陽明交大傳科所碩士
中國對台動作連連,除了傳統的文攻武嚇,近來更以認知作戰的方式試圖影響台灣人民。無論是要求台灣藝人表態、中國資金抖內(Donate)親中政治人物、扶植KOL、購買具有大量粉絲的臉書專業發文鼓吹中國友善立場的新聞,想要以此影響台灣人民(尤其是年輕人)。
圖片來源:翻攝自鍾明軒臉書
近期又爆發中國對台灣Youtuber進行招待、免費旅遊拍片的進一波攻勢。就有吹哨者提出,知名網紅鐘明軒近期頻繁飛往中國,並發布多支影片,宣揚中國的優點,直呼「好喜歡中國」就是中國銀彈攻勢下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赴中接受招待拍片的邀約不僅只有鍾明軒收到,也有幾位網紅出面證實他們確實收到相關的邀約,可見中國是系統性、持續性在影響台灣人民對中的看法。
本文認為中國對台統戰中,認知作戰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其原因來自,台灣地理位置加上地形的優勢,台灣與中國間有台灣海峽阻礙中國的野心,讓中國軍事攻台的成本與不確定性升高,也因此透過認知作戰、文化統戰即成中國亟欲發展的侵台方法。本文以下將針對中國認知作戰的手法及應對方式進行分析。
媒體的選擇加劇社會分化與對立
現今民眾接收訊息的來源除了傳統的電視、紙本媒體外,更多的是透過網路獲取資訊,因為網路媒體資訊多元、快速且容易,只要有一隻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在網路上獲取資訊,才導致使用網路獲取資訊成為現代人獲取資訊的主要方式。也因此決定閱聽人能夠看到什麼資訊的演算法就成為網路世代的關鍵了。在演算法日益精進的現在,大數據對每位使用者的好惡判斷更加精確,而現在的媒體使用行為更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讓多數民眾被關在厚厚的同溫層中。
此外,由於民眾可以選擇性暴露於觀看的內容,在觀看內容與其立場一致的情況下必然加深其對於既定立場與看法。換而言之,當接收到與其立場相左的言論時,也會傾向淡化(甚至無視)對其立場不利的論點,使得古典言論自由市場中,透過正反意見的辯論,讓「真理愈辯愈明」的預設愈來愈不可能實現,也就是說在現有的網路世界中,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狀況讓不同立場的支持者走向極端。
我們可以發現,接受招待的Youtuber發布影片與媒體中,中國的形象與國際上的觀點有巨大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台灣的民眾,讓閱聽人得到「中國或許也沒那麼糟」的印象。若再輔以形塑媒體親向特定政黨立場,便會加深民眾對影片確信的程度,就會容易導致兩極對立的狀況產生,近而分化台灣社會。
揭穿中國真面目是打擊中國政治宣傳的方法
在現代網路世代的角度中,不可否認的,Youtuber在政治上的宣傳確實具有影響力,研究發現當民眾面對他們所喜歡的或熟悉的Youtuber宣傳立場時,會傾向接受他們的論述,甚至對認為他們說的話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當這些人民不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也就是所謂中間選民,更可能因此改變他們的投票傾向。
然而,筆者提出疑問,中國透過Youtuber進行認知作戰的宣傳是真的有效嗎?筆者認為,相關手法在未被揭穿的狀況下可能有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使用Youtuber做為文化統戰的手法一一被揭穿,甚至也出現網紅作為吹哨者,列舉出相關證據,必然會降低文化統戰的效果。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察覺動機後,對論點產生抗拒即是心理反應。研究發現,當人民意識到,倘若「該訊息」是為了說服他、甚至是告訴他怎麼看待事件時,會傾向產生心裡抗拒,認為該則訊息的可信度降低,甚至會產生反向心理。也就是說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只要揭穿中國文化統戰的真面目,中國文化作戰反而可能產生效果。
台灣人民應保持警戒、提高意識
台灣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本就應該擁有各種立場及聲音,沒有人需要因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政府也不會單純因為民眾立場、意識形態的差異封鎖特定言論或消息。但倘若該言論是基於特定目的,由特定的國家或團體進行散佈的呢?畢竟台灣的政治情勢複雜,台灣最大的敵人就在海峽的另一側,隨時想要併吞台灣,危害台灣既有的主權與民主體制。
因此筆者認為倘若媒體與資訊傳播者是收取了利益為了特定立場的境外敵對勢力宣傳,則有義務向閱聽人揭露,其資訊背後真正的影武者究竟是誰。本文認為在媒體與資訊傳播者不可能自我揭露的前提下,政府有義務提出修法,強制這些資訊傳播者公開他們背後的藏鏡人。除了修法外筆者也認為在假消息滿天飛、認知作戰不斷的現代,台灣人民更要時時保持警戒、進行適時查核,以免在獨立思考前便踏入陷阱而不自知。
全文轉自台灣智庫思想坦克論壇
コメント